2016年7月24日,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經驗交流會在廣東東莞召開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,工信部、財政部今年將繼續實施智能制造專項,共安排立項25個省的133個重點項目,預計國家撥款52億元,接近去年中央對智能制造專項補助的1.5倍。

據介紹,近年來,我國在推進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。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實現重要突破,高檔數控機床、工業機器人、智能儀器儀表、增材制造等領域快速發展;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,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,高性能計算、網絡通信設備、智能終端、軟件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,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領域形成了一批領軍企業。但與制造強國相比,我國在發展智能制造方面還有較大差距。制造業機械化、電氣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并存,不同地區、不同行業、不同企業發展很不平衡;一些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,比如智能感知與控制技術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亟待提升,機器人、傳感器等關鍵技術裝備還受制于人,智能制造網絡、信息安全基礎還比較薄弱,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不足等等。
苗圩認為,必須系統推進智能制造持續發展,將制造業智能轉型作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,分步驟持續推進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要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、智能化制造示范,重點聚焦“五三五十”重點任務,即:攻克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、增材制造裝備、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、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、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5類關鍵技術裝備,夯實智能制造標準、核心支撐軟件、工業互聯網三大基礎,培育推廣離散型智能制造、流程型智能制造、網絡協同制造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、遠程運維服務五種新模式,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,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。